吉农大705水稻种子简介 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
中晚熟品种。播种与插秧:稀播育壮秧,4月上、中旬播种,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200克。5月中下旬插秧,栽培密度:行株距30×17厘米,每穴4~6棵苗。经审阅联合体主持单位提交的报审材料,该品种符合吉林省水...
11-30
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生育期107天左右,与对照郑单958相当。
适宜播期6月上中旬,亩留苗4000株。
一般亩施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,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5-20千克。
该品种符合山西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适宜在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种植。
1、审定编号:晋审玉20190024。
2、作物名称:玉米。
3、品种名称:九玉B01。
4、申请者: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。
5、育种者: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。
6、品种来源:20m改系×运29/J3039。
7、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山西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适宜在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种植。
1、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生育期107天左右,与对照郑单958相当。
2、株形半紧凑,总叶片数19片,株高255厘米,穗位113厘米。
3、果穗筒型,穗轴白色,穗长17.1厘米,穗行14-18行,行粒数35粒,籽粒橙黄色、马齿型,百粒重33.5克,出籽率86.7%。
1、适宜播期6月上中旬。
2、亩留苗4000株。
3、一般亩施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,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5-20千克。
4、注意防治丝黑穗病。
1、2015年、2016年参加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区域试验,2015年亩产717.3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.9%。
2、2016年亩产751.0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.0%。
3、两年平均亩产734.2千克,比对照增产6.5%。
4、201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78.3千克,比对照增产3.0%。
标签: 玉米
相关文章
中晚熟品种。播种与插秧:稀播育壮秧,4月上、中旬播种,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200克。5月中下旬插秧,栽培密度:行株距30×17厘米,每穴4~6棵苗。经审阅联合体主持单位提交的报审材料,该品种符合吉林省水...
11-30
普通粳稻品种。在适应区播种期4月5日~4月10日,插秧期5月15日~5月25日,秧龄30~35天,插秧规格为30厘米×13.3厘米,每穴5~6株。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黑...
10-29
鳜鱼是鮨科、鳜属淡水鱼类,体高而侧扁,背鳍连续,体背侧呈棕黄色,具褐色斑块,腹面呈白色,背、臀、尾鳍具黑色斑点。体重一般为1-2kg,最大可达10kg以上。鳜鱼在我国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河流中,尤以长...
03-06
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8.6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.8天。适宜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密度4500株/亩左右,注意防治大斑病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辽科604...
09-09
株型半紧凑,雄穗主轴与分枝夹角小,花药紫色,花丝浅紫色,果穗锥到筒形,籽粒多色、甜加糯质型,穗轴白色。播种时期:适宜春播,种植密度:每亩种植3200株左右。该品种符合四川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...
07-14
根据《种子法》第四十条规定,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包含有种子类别、品种名称、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、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、生产经营者及注册地、质量指标、检疫证明编号、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信息代码。一、...
08-17
属籼型感温三系杂交稻。在海南作早稻种植,宜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,大田亩用种量1.5~2.0公斤。插秧秧龄约30天,抛秧秧龄约18天,栽插亩约2万穴,基本苗约4.5万,抛秧栽培基本苗达6万以上...
06-10
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7.5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.0天。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种,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,亩种植密度4000-4500株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...
02-17
普通玉米品种。在适应区5月5日左右播种,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,采用直播栽培方式,公顷保苗6.8万株左右。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。一、A2053玉米...
08-18
幼苗叶鞘紫色,成株株型紧凑,株高290厘米,穗位109厘米。适宜播期为6月1日~25日,适宜密度为4500株/亩左右。亩施玉米专用复合肥30~40千克做底肥,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25~30千克...
07-31
热点文章
竹笋什么时候长出来 不同品种的竹子发笋时间不一样
大泽801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中抗茎腐病
珍粳168水稻种子特点 中晚熟品种
九玉B01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注意防治丝黑穗病
初秋蔬菜如何浇水 9-10点钟以后尽量不要浇水
晚熟苹果管理方法 保叶保果是中晚熟品种管理的重点
水培植物根腐烂了如何处理 立刻将腐烂根系全部剪掉
群豆SLQ8大豆品种的特性 生育期间加强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