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香占水稻品种简介 亩秧田播种量10-15千克
中籼常规水稻品种。播期: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。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。一、特香占水稻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定编号:皖审稻...
07-07
出苗至成熟130天,比对照先玉335早熟1天。
4月下旬~5月初播种,种植密度每亩6000株。
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机收种植。
1、审定编号:甘审玉20230035。
2、作物名称:玉米。
3、品种名称:和恒175。
4、申请者: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。
5、育种者: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。
6、品种来源:P128×L158。
7、审定意见: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机收种植。
1、出苗至成熟130天,比对照先玉335早熟1天。
2、幼苗叶鞘紫色,叶片绿色,叶缘绿色。
3、株型半紧凑,株高285.3厘米,穗位高99.8厘米,成株叶片数20片。
4、茎基紫色,花药紫色,颖壳绿色。
5、花丝浅紫色,果穗筒型,穗长19.2厘米,穗行数17.4行,行粒数37.4粒,穗轴红色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型,百粒重40.1克。
6、接种鉴定,中抗腐霉茎腐病,高感禾谷镰孢穗腐病,感大斑病,感丝黑穗病。
7、籽粒容重759克/升,含粗蛋白8.44%,粗脂肪5.86%,粗淀粉74.81%,赖氨酸0.28%。
1、4月下旬~5月初播种,种植密度每亩6000株。
2、施肥,每亩基施磷酸二铵40千克。
3、追肥,拔节期亩施尿素30千克,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30千克。
4、注意用颗粒剂防玉米螟,完熟后适时收获。
1、2021~2022年参加甘肃陇丰玉米育种联合体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1114.41千克,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.08%。
2、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11.84千克,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.98%。
标签: 玉米
相关文章
中籼常规水稻品种。播期: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。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。一、特香占水稻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定编号:皖审稻...
07-07
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该组合属大穗型品种,株型较紧凑,分蘖力较强,最好选中等水肥田块种植,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。适时播种和移栽:桂南早稻3月10日前、晚稻7月15日前播种。该品种达到广西稻品种审定标...
07-08
西南春玉米(中低海拔)组出苗至成熟117.7天,比对照渝单8号/中玉335晚熟0.9天。宜春播,也可夏播,西南地区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下旬播种,密度3000-3600株/亩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...
04-21
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,早造全生育期127~128天,比对照种华优665长3~4天,株型中集,分蘖力中强,抗倒力中强,耐寒性中等。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。安优1001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。一、安优100...
03-19
生育期148.7天,对照西抗18早1.8天。宜春播,亩密度3000~3500株,施足底肥,适时追肥,注意防治病虫害。。适宜在贵州省的毕节市和六盘水市海拔1400~2200米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。注意防治...
03-03
平均生育期102.6天。河南省夏播,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,中等水肥地4500株/亩,高水肥地不超过5000株/亩。该品种符合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同意审定。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。一、金苑玉195玉米品种...
02-16
籼型三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。4月中下旬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8.0-10.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1.5千克,秧龄30天以内。该品种经湘种联合体试验,符合湖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...
05-16
春性、全生育期195.7天,比对照品种扬麦20熟期早1.4天,幼苗半匍匐,叶片宽长,叶色深绿,分蘖力较强。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—11月中旬,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—18万,注意防治条锈病、叶锈病和白粉病...
10-12
北方(东华北)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81.0天,比对照早熟4.3天。适宜播种期5月初至6月中旬,密度3500株/亩左右,与其他玉米品种空间隔离400米以上,花期时间隔离不少于25天。该品种符合国家...
09-11
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播期: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,秧田每亩用种量8-10千克,大田每亩用种量0.75-1.0千克。栽插密度:每亩栽插1-3万穴,每亩基本苗达到6-7万苗。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...
01-11
热点文章
芥菜的田间管理方法 每次培土都需追施肥一次
凉薯是什么植物 是草质缠绕藤本植物
江团鱼是什么鱼 是底栖性鱼类
木耳菜适合在农村小院种植吗 种植简单适合在小院种
吉农大603玉米种简介 中抗茎腐病
适合辽宁种植的花生品种 这6种可选
花生怎么种植管理 晒种后可起垄播种
种植蜀葵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量过多容易产生涝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