蜈蚣介绍 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发布于:2024-11-10 作者:耕读斋 阅读:304

蜈蚣是陆生节肢动物,有多体节组成,体节上有步足。

蜈蚣畏日光,昼伏夜出,喜欢在阴暗、温暖、避雨、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,常出现在潮湿的墙角、砖块下、烂树叶下、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。

蜈蚣的脚呈钩状,锐利,钩端有毒腺口,称为腭牙、牙爪或毒肢等,能排出毒汁。

蜈蚣凶猛,食物范围广泛,以昆虫为食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一、蜈蚣介绍

1、物种特性

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,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,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,故为多足生物。通常在农村较多见,常位于潮湿的墙角、砖块下、烂树叶下、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。一般在夏天出现。

2、外观特征

(1)蜈蚣的脚呈钩状,锐利,钩端有毒腺口,通常称为腭牙、牙爪或毒肢等,能排出毒汁。被蜈蚣咬伤后,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,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,一般长1.5毫米~34毫米之间。

(2)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,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;“钱串子”是蜈蚣近亲,学名蚰蜒,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;“石蜈蚣”也只有15 对步足。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,有35 对、45 对,最多的达到191对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3、机体机能

(1)消化系统: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。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,经机械作用和化学分解过程,才可以被蜈蚣吸收和利用。 消化道简单,从口到肛门为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直管道,口后为膨大的咽,它的收缩有助于吸吮食物。咽后的消化道为前肠、中肠及后肠三部分。前肠及后肠都非常短,中肠却很长。前肠主要起着接受、运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。中肠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场所,后肠担任形成粪便及运送至尾节的肛门排出体外的任务。 消化腺为一对葡萄状的唾液腺,通过唾液管开口于前肠,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,可以湿润及初步分解食物。

(2)呼吸系统:蜈蚣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。 气管是体壁内陷而成的弹性管状构造,壁上具有几丁质的螺旋丝,可支撑气管以利气体流通。气管有许多分支,分布在体内体壁的细胞与组织之间。 气管在身体两侧有与外侧相通的开口——气门,它是气管形成时留下的陷口,蜈蚣共有气孔6对,分别在第4节、6节、9节、13节和15节,其他各节都退化了,仅保留一点痕迹。各气门有关启装置,使气门可开闭,开启时气体出入无阻,闭合时可避免体内水分蒸发及外物入侵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(3)循环系统:蜈蚣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,但比较发达,管状的心脏在消化管的背方,贯通躯干部,并有围心膜包围,由后向前进入头动脉通向头部各个器官。除前行的背血管外,还有一对侧动脉包围了消化管并在消化管的腹面汇合成神经上血管,这些血管有分支进入血腔。此外,蜈蚣除末端几节外,在每节有一对心孔,心孔为血液从血窦进入心脏的开孔。

(4)排泄系统:蜈蚣的排泄气管为马氏管。它是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的不分支的盲管。马氏管的盲端游离在血腔中,并自血液中吸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,把它送入后肠,经后肠重新吸收水分后,由肛门连同粪便排出体外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(5)神经系统:蜈蚣的神经系统和蚯蚓相似,属链状神经系。包含1个脑神经节,由神经分布到触角和眼,有两条神经连食道下神经节,食道下神经节有神经连大颚、2对小颚和颚足。此后则为2条后行的腹神经索和每节一对神经节,随体节的愈合神经节也愈合,每对神经节又发出神经到每个体节,以调节身体的活动。

(6)生殖系统:蜈蚣为雌雄异体。 蜈蚣生殖系统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,是单一的卵巢或精巢,由一条生殖管,即输卵管或输精管,后来分为两条,绕消化道而下,分别开口于雌雄生殖孔。此外还有两对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,雌蜈蚣有2个受精囊,雄蜈蚣有2个储精囊,它们皆通到输卵管和输精管的末端。 雌蜈蚣在卵粒成熟时充面体腔,临产前的母体,在受精囊内储有精子,使发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时能与精子结合,成为受精卵而排出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4、生活习性

(1)蜈蚣惧畏日光,昼伏夜出,喜欢在阴暗、温暖、避雨、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。

(2)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,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、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、杂草、腐木阴暗角落里,夜间出来活动,寻食青虫、蜘蛛、蟑螂等。通常在10月天气转冷时,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,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(三月上旬),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。

(3)蜈蚣钻缝能力极强,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,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。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,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。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。

(4)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,性凶猛,食物范围广泛,尤喜食昆虫类。在早春食物缺乏时,也可吃少许青草及苔藓的嫩芽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二、雌雄蜈蚣鉴别方法

1、蜈蚣是雌雄异体动物,雌雄鉴别对雌雄合理配合饲养,减少饲养雄蜈蚣的支出,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。

2、蜈蚣的雌雄鉴别比较复杂,需从头部、体型、体质等方面综合分析才可以确定。头部呈扁平状而较大,第21节背板后缘较平圆、体型较大、较宽,腹部肥厚,体质较软,用手挤尾部生殖区无生殖肢外露的为雌性。

3、头部隆起呈椭圆形,第21节背板后缘稍隆起,尖形,体型较小、较窄,腹部较瘦,体质较硬,尾部生殖区有l对退化的生殖肢的为雄性。

标签: 蜈蚣

相关文章

  • 鲁棉336棉花品种简介 属转基因中熟品种

    鲁棉336棉花品种简介 属转基因中熟品种

    属转基因中熟品种。适宜播期4月15~25日,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株左右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全省适宜地区春棉品种种植利用。一、鲁棉336棉花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定编号:鲁审棉20200007。2、...

    01-19

  • 贵丰优393区试名称 贵丰优33号水稻种子介绍 在贵州省内于清明节前后播种

    贵丰优393区试名称 贵丰优33号水稻种子介绍 在贵州省内于清明节前后播种

    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。在贵州省内于清明节前后播种,尽量早播,种子消毒后浸种催芽,便于出苗快而整齐。培育壮秧是夺取高产的基础,育秧方式可采用薄膜拱棚旱育秧或两段育秧,秧龄30~40天为宜。适宜于我省迟熟籼...

    07-05

  • 桂甜629玉米种子介绍 一次性播种全苗

    桂甜629玉米种子介绍 一次性播种全苗

    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9天,秋季67天。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,排灌方便,与其它玉米类型隔离400米以上的地块种植,或者时间隔离30天以上种植。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...

    05-20

  • 顺科1811玉米种子介绍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

    顺科1811玉米种子介绍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

    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.5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.3天。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,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,建议种植密度4500株/亩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顺科181...

    05-16

  • 金博士909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注意防治丝黑穗病

    金博士909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注意防治丝黑穗病

    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2.3天,比对照吉单27早熟2天。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,适应区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,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金博...

    08-03

  • 兆优5431水稻品种的特性 全生育期139.2天

    兆优5431水稻品种的特性 全生育期139.2天

   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适时早播,培育壮秧,稀播匀播,培育分蘖壮秧。桂中、桂北早稻或中稻3月~5月底前均可播种。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兆优5431水稻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定编号:桂审...

    07-25

  • 鄂丰丝苗水稻种子特点 每亩有效穗19.1万

    鄂丰丝苗水稻种子特点 每亩有效穗19.1万

    感温籼型常规水稻品种。适期播种,培育壮秧: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桂中、桂北及高寒山区中稻播种期为3月上中旬—5月20日前,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壮秧。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桂中、桂北稻作...

    01-17

  • 白条鱼简介 属淡水鱼类

    白条鱼简介 属淡水鱼类

    白条鱼是一种淡水鱼类,全国各地的溪流、江河、湖库等水体中均可见到,尤以常见中下游地区最为常见。白条鱼体长而侧扁,头尖而侧扁,背缘平直,腹缘略凸,体背呈青灰色,两侧及腹面为银白色,尾鳍灰黑色,被中小圆鳞...

    10-25

  • 盛泰优018水稻品种简介 6月18~20日播种

    盛泰优018水稻品种简介 6月18~20日播种

    株型适中,分蘖力强,生长势较旺。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,6月18~20日播种,大田一般亩用种量5公斤,稀播匀播,培育壮秧。适时移栽,合理密植,秧龄不超过28天,亩插2万穴,每穴插2~3粒谷苗,亩插基本苗7...

    06-29

  • 郑麦163小麦品种简介 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左右

    郑麦163小麦品种简介 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左右

    半冬性品种,全生育期216.1~230.7天,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.7天。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,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左右。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郑麦163小麦品...

    03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