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瑞306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和丝黑穗病
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7.3天,比对照吉单27晚熟0.8天。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。适应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国瑞306玉米品种基本信息1、...
08-11
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生育期104天左右,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。
适宜播期6月上中旬,亩留苗4500株。
一般亩施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,大喇叭期亩追施尿素15~20千克。
该品种符合山西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种植。
1、审定编号:晋审玉20210090。
2、作物名称:玉米。
3、品种名称:恒玉116。
4、申请者:山西恒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。
5、育种者:山西恒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。
6、品种来源:HY71×HY72。
7、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山西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种植。
1、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生育期104天左右,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。
2、株型半紧凑,总叶片数21片,株高290厘米,穗位107厘米。
3、果穗筒型,穗轴红色,穗长19.3厘米,穗行16~18行,行粒数38粒,籽粒橙黄色、马齿型,百粒重36.5克,出籽率86.0%。
1、适宜播期6月上中旬。
2、亩留苗4500株。
3、一般亩施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,大喇叭期亩追施尿素15~20千克。
4、注意防治丝黑穗病。
1、2018年、2020年参加山西省沃丰科企联合体南部复播玉米区区域试验,2018年亩产653.8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.2%。
2、2020年亩产736.5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.8%。
3、两年平均亩产695.2千克,比对照增产3.5%。
4、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718.5千克,比对照增产3.9%。
标签: 玉米
相关文章
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7.3天,比对照吉单27晚熟0.8天。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。适应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国瑞306玉米品种基本信息1、...
08-11
迟熟中粳稻品种,株高适中,株型半紧凑,叶片挺,叶色中绿,抗倒性强。适期播种,培育壮秧,机插秧5月底至6月初播种,每秧盘播种量不超过120克,每亩用种量3~4公斤。通过审定,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...
07-10
半冬性、全生育期217天,与对照周麦18相当。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,每亩适宜基本苗15~22万。注意防治蚜虫、白粉病、叶枯病、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,高水肥地块注意防止倒伏。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...
11-18
普通粳稻品种。在适应区播种期4月15日~4月25日,插秧期5月15日~5月25日,秧龄30天~35天,插秧规格为30厘米×13.3厘米,每穴3株~5株。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...
10-31
属籼型温敏两系不育系。繁殖技术要点:在海南春繁,将幼穗分化3~6期安排在日平均气温低于23℃的时段。红17S属籼型温敏两系不育系。在福建建阳6月中、下旬播种播始历期85~90天,生育期比广占63S长3...
09-21
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118.8天。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为佳,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。种植密度4000-4500株/亩为宜。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同意通过审定。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-2000...
11-14
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。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,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,广西各地作早、中、晚稻种植,按各地同类型、同熟期品种安排播种。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。注意稻瘟病、...
07-04
西北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4.7天,比对照先玉335晚熟0.2天。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,适宜播期4月下旬-5月上旬,亩保苗5500株左右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先玉1829玉米...
04-20
平均生育期138天,比对照五谷3861晚5天。合理密植,亩种植密度3800—4000株。2000米左右海拔区域宜春播,并用地膜覆盖。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,同意通过审定。适宜云南省海拔1200米以上的中高...
11-25
出苗至采收期65天,比对照万糯2000早熟20天。4月初~5月初播种,种植密度每亩3500~4000株。施肥,基肥应每亩施40千克。适宜在甘肃省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。一、早甜糯8号玉米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...
04-13
热点文章
芥菜的田间管理方法 每次培土都需追施肥一次
凉薯是什么植物 是草质缠绕藤本植物
江团鱼是什么鱼 是底栖性鱼类
木耳菜适合在农村小院种植吗 种植简单适合在小院种
吉农大603玉米种简介 中抗茎腐病
适合辽宁种植的花生品种 这6种可选
花生怎么种植管理 晒种后可起垄播种
种植蜀葵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量过多容易产生涝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