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 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发布于:2025-02-22 作者:田园韵 阅读:397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包括水分、温度、光照、密度等。

水分:向日葵进入花盘生育期之后,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,此时缺水会增加空秕率。

温度:温度超过4℃,向日葵种子可以发芽。温度达到9℃左右,向日葵可以出苗。温度不适会阻碍种子发芽出苗,影响生殖与营养生长,继而出现空秕。

光照:缺少光照,使得茎叶缺少营养,开花授粉率下降,籽粒不够饱满,继而增加了空秕率。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,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一、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

1、水分

(1)原因

①向日葵的抗寒能力比较强,但是在花盘生育期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,如果在这个阶段缺水的话会导致空秕率上升,产量下降。

②生产期缺水,且没有及时浇水是导致向日葵空秕的主要原因。

(2)防治

①要加强向日葵种植的水分管理,观察向日葵的生长,土壤过于干旱的时候要及时浇水。

②并且在花盘生育期的时候要增加浇水的频率,防止干旱影响花盘生长。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,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2、温度

(1)原因

①向日葵对温度的要求不大,在种子发芽的时候保持温度在4℃以上即可,出苗时要将温度调整至9℃左右。

②不过非常多时候就是因为种植户温度管理不当,导致播种后种子没有办法适应,发芽出苗受阻,影响向日葵生殖与营养的协调生长,造成空秕。

(2)防治

①在种植过程中还是要调整好周围温度,播种后尽可能将温度控制在8-10℃,促进种子扎根出苗。

②发芽后将温度调整至30℃左右,在整个生育期中温度不能超过44℃或低于4℃,否则生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,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3、光照

(1)原因

①向日葵大家都知道是很喜欢阳光的,并且向日葵的叶片、花盘等都有着非常强的向光性。

②如果光照不足的话,幼苗生长受阻,生育期茎叶发育缺乏营养,开花授粉率减低,结实不足。导致向日葵籽粒不够饱满,空秕率大大增加。

(2)防治

①向日葵的植株在生育期中是会随着太阳的生长慢慢的移动的,因此我们要确保有充足的光照。

②如果遇到突发天气变化,应及时开灯进行人工补光,防止向日葵失去生长方向,影响结实率。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,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4、密度

(1)原因

①向日葵的种植密度是与品种有非常大关系的,油用型的品种植株比较矮小,虽说可适当密植。

②但是如果盲目扩大种植密度的话,向日葵的群体结构混乱,互相争抢水分、养分及光照。导致光能利用率不足,增加向日葵的空秕率,不仅产量不足,品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
(2)防治

①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品种、环境、土壤肥力等各种方面控制好种植密度,防止种植过密,导致向日葵植株之间互相影响。

②要为向日葵的生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,降低向日葵的空秕率,提高产量。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,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二、如何防治向日葵菌核病

1、发病症状

(1)立枯型

①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。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,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,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,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,茎内形成黑色菌核,植株呈立枯状枯死。

②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,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,然后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,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色,边缘呈褐色,表皮破裂,因为茎内输导组织遭受破坏,影响了养分运输,叶片开始由下向上逐渐变黄、枯萎而脱落,造成整个植株枯死。

(2)烂盘型

①这种病症主要在谢花期以后重,当花盘受害时,在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,花托变成褐色且软化。

②遇到多雨天气,病斑开始迅速扩大,可穿透花盘,由背面黑心向正面,并长出一种白色菌丝,造成花盘腐烂,使籽粒不可成熟,严重时造成籽仁腐烂或籽烂自行脱落。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,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2、发病原因

(1)主要由菌核萌发侵染引起。病菌以菌核状态在土壤、病残组织及种子中越冬,在土壤中通常可生活2~5年。

(2)其侵染方法有二:一是菌核萌发后产生一种菌丝,当它与寄主相接触后即直接侵入,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就是这种侵染方式;二是菌核可产生子囊盘,子囊孢子经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寄主内,向日葵烂盘就是子囊孢子侵染后引起的。

(3)通常当气温在20℃、相对湿度达80%时,适于菌核的萌发,也是花盘发病严重的时期。尤其是在多雨之年,在一些低洼排水不畅、通风透光不良和连年重茬地发病率高。7~8月份如果遇到低温多雨,发病率也高。

向日葵出现空秕的原因,可能是缺水、光照不足、密度过大等因素所导致

3、防治措施

(1)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时,立刻拔掉销毁,以防蔓延。

(2)在向日葵现蕾前或盛花期,用40%纹枯利800~1000倍液,喷洒植物的下部和花盘的背面1~2次。(2)在向日葵现蕾前或盛花期用5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喷洒1~2次。

(3)在苗期或开花期用50%速克灵500~1000倍液喷洒,防治效果可达80%以上。

(4)根据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规律,当气温达18~20℃、0~5厘米深表土含水量在11%以上、子囊盘牙始出土时,是地面撒药的时期。

(5)每亩可用70%五氯硝基苯2~3公斤,加湿润的细土10~15公斤,掺拌均匀后撤在向日葵田间,可抑制菌核的萌发和杀死刚刚萌发的幼嫩芽管,抑菌率通常可达91.3%,防治效果达78.5%以上。

标签: 向日葵

相关文章

  • 矶竿的抛竿方法 可使用劈投法、抡投法、弹投法、撩投法

    矶竿的抛竿方法 可使用劈投法、抡投法、弹投法、撩投法

    矶竿的使用方法有劈投法、抡投法、弹投法、撩投法等。劈投法:左右手分别握住竿柄和渔轮支架,再用右手的食指压住钓线,双臂上举横于头顶,抛投时左手下压,钩饵越过头顶时用右手放线。抡投法:左右手分别握住竿柄和...

    09-10

  • 小虾可以和鱼类混养吗 根据体型大小、食性、养殖密度等决定

    小虾可以和鱼类混养吗 根据体型大小、食性、养殖密度等决定

    小虾能否和鱼类混养,取决于鱼类的体型、食性、密度等条件。小虾不能和体形较大的鱼以及肉食性鱼类混养,否则会被吞食。如果养殖密度较大,小虾和鱼类也不能混养,否则虾钳会伤害鱼类。金鱼可以和成年虾混养,但不能...

    12-02

  • 出现大肚黄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创造好的开花授粉条件是关键

    出现大肚黄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创造好的开花授粉条件是关键

    雌花未完全受精,导致先端果肉的组织较肥大。氮肥过多或黄瓜秧缺钾也会形成大肚瓜。水分供应不及时,缺水时黄瓜生长缓慢,水分过多时细胞会迅速发育,从而形成大肚瓜。防治措施:对黄瓜辅助授粉,适时施肥,均衡供水...

    11-27

  • 大蒜的产地 主产于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四川、陕西等省份

    大蒜的产地 主产于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四川、陕西等省份

    大蒜原产于亚洲西部或欧洲地区,于公元前139年左右由张骞带入我国,目前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普遍栽培,主要产区包括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四川、陕西等省份。大蒜根据播种时间分为春播大蒜和秋播大蒜,其中春播大蒜生育...

    01-04

  • 怎么采收土豆 分为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

    怎么采收土豆 分为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

    土豆采收方法分为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。机械收获:适用于土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,收获时根据土豆去向以及运输能力、天气状况分级装袋。人工收获:适用于土豆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,收获过程中注意避免铁锹和锄头等工具...

    01-31

  • 水果豌豆什么时候种植 9月份中旬开始播种

    水果豌豆什么时候种植 9月份中旬开始播种

    水果豌豆的种植时间为每年9月中旬。种植过早,高温会影响出苗速度,还会缩短营养生长期。种植过晚,开花期容易受冻,导致产量降低。水果豌豆适合种植在富含有机质和磷钾元素的沙壤土中,若土壤呈酸性,需使用生石灰...

    07-05

  • 黑头鱼是不是海鱼 分布于太平洋的西部海域

    黑头鱼是不是海鱼 分布于太平洋的西部海域

    黑头鱼是海鱼。黑头鱼为鲉形目、鲉科、平鲉属鱼类,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水域。黑头鱼鱼体呈长椭圆形,侧扁,头大,背侧黑褐色,具4条不规则横黑斑,体侧具不规则小黑点,腹侧灰白,各鳍具黑色斑点。背鳍相连,胸鳍...

    10-07

  • 中国山药之乡指的是哪里 指的是河北保定市蠡县

    中国山药之乡指的是哪里 指的是河北保定市蠡县

    中国山药之乡是指河北保定市蠡县。河北保定市蠡县的麻山药种植历史悠久,已有2000余年,其种植面积及麻山药产量位居全国前列。蠡县麻山药外形粗细匀称,大小规整,根须密长,具淡淡的麻感,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...

    12-02

  • 幼鸽为什么会游棚 遗传问题是主要原因

    幼鸽为什么会游棚 遗传问题是主要原因

    遗传原因:种鸽本身就存在游棚现象,基本上会导致幼鸽也游棚。开家时间:开家时间过晚会导致幼鸽出现游棚现象。散养原因:散养鸽子基本都是没经过系统化养殖的,很容易游棚丢失。本身原因:幼鸽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...

    01-11

  • 沙丁鱼和青条鱼的区别 科目和外形都不同

    沙丁鱼和青条鱼的区别 科目和外形都不同

    沙丁鱼和青条鱼的所属科目不同,其外形也有所不同。沙丁鱼:沙丁鱼是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,沙丁鱼属、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及鲱科,外形细长,颜色为银色,背鳍短、无侧线,头部无鳞,体长约15-30厘米。青条鱼...

    07-20